
微信公众号
上午11時,上海評彈團演員林昱辰抱三弦、夏陸佳抱琵琶,在評彈團三樓排練廳准備《宮怨》,這是當天直播書目之一。一樓直播間裡,運營趙進打開左右兩邊的直播大燈,擺好高腳靠背椅,調整話筒方位,把20個書意图字幕一股腦兒導入電腦。
11月起,上海評彈團開啟每周定時抖音直播,每次直播兩小時,至今已有一個月。這是现在全國唯必定時直播的國有評彈院團,也是上海榜首個打造直播IP的國有文藝院團。
现在,直播已司空見慣。但在國有文藝院團,定時定量直播依舊是“試驗田”。當直播成為常規扮演,上海評彈團怎么選人、怎么分配收入、怎么看數據?
評彈故事有起承轉合,直播流程也周而復始——扮演、互動,扮演、互動,除了不斷答复“你們是誰”,還包含介紹扮演內容、门户,答复“什麼時候線下扮演”等問題,請觀眾加燈牌、加粉絲團,感謝刷禮物的觀眾
11時50分,趙進把林昱辰、夏陸佳迎進直播間試音。唱了兩句“月朦朧”,兩人被趙進“趕下”高腳椅,“你們快去換衣服”。
化妝間在直播間對面,夏陸佳特别挑了紅色旗袍,這是她榜首次露脸上海評彈團直播間,“選紅色,討個好彩頭!”林昱辰則穿上了深藍色長衫。
24歲的林昱辰、22歲的夏陸佳是上海評彈團名家黃海華、吳靜慧的學生。林昱辰有豐富的個人直播經驗,穿著白色衛衣自彈自唱。在上海評彈團直播間,公屏不時飄過“阿童木加油”,“阿童木”是他的抖音網名。
夏陸佳比林昱辰低兩級,2022年從蘇州評彈學校畢業后,参加上海評彈團,现在還是實習演員。換好旗袍,她飛速奔向趙進,一抬腳,赫然显露一雙黑色馬丁靴,“穿靴子能上直播嗎?”得到否定答復后,她像風一樣沖回化妝間,翻出淺粉色鑲珠片高跟鞋換上。
全部依照線下扮演標准,旗袍長衫熨了又熨。夏陸佳穿著高跟鞋,即使直播觀眾底子看不到她的腳。
12時25分,趙進进步聲音提示林昱辰、夏陸佳,“直播馬上開始!”夏陸佳一摸化妝間的桌子,“我的手機去哪兒了?”趙進比她還急,拿起自己的手機撥號,“你的手機是不是調了靜音?”夏陸佳一甩頭,“算了算了。”
12時29分,林昱辰、夏陸佳在高腳椅坐定,直播間敏捷涌入300多人,公屏飄過一條條留言:“是小林啊,妹子是誰?”“我又來了,今日唱啥?”
林昱辰、夏陸佳不急於開演,而是與觀眾互動。這是直播間的慣例——先谈天暖場,求點贊點關注,讓直播間排名靠前,得到更多流量扶持。
12時42分,直播間人數超過600,趙進朝演員低聲說:“開始吧,否則人數要掉了。”兩人拿起三弦、琵琶,“我們先來一首《楓橋夜泊》”。弦索叮咚,700、750、800……趙進對著跳動的人數显露浅笑。
唱完《楓橋夜泊》《許仙哭容》,又到谈天時間,“我是上海評彈團林昱辰”“我叫夏陸佳”,直播榜首個小時,演員做了四次自我介紹。總是有剛進入直播間的新觀眾問“這是誰?”趙進要求演員“把人留住,別怕麻煩”。
“新面孔”夏陸佳尤受關注,網友觀察得也仔細,“女演員好美丽”“紅衣服彈琵琶的,是不是緊張”。
夏陸佳显露八顆牙的標准浅笑,大聲答复,“我们好,我叫夏陸佳,爸爸姓夏,媽媽姓陸,榜首次直播,的確很緊張”。兩個小時直播,夏陸佳不斷答复留言,認証了七八遍“緊張”。趙進笑著搖搖頭,暗示夏陸佳,“讓觀眾多點贊,多支撑你”。
評彈故事有起承轉合,直播流程也周而復始——扮演、互動,扮演、互動,除了不斷答复“你們是誰”,還包含介紹扮演內容、门户,答复“琵琶難學嗎”“三弦是啥”“什麼時候線下扮演”等問題,請觀眾加燈牌、加粉絲團,感謝刷禮物的觀眾。
13時30分,趙進指揮著直播步調,原計劃積累到18萬點贊才開始下一曲,由於直播間人數從3000人跌到2200人。她馬上輕呼演員:“16萬贊、16萬贊就行,馬上開始唱!”
夏陸佳没有反應,林昱辰已拿起三弦,“感謝我们,我們要到16萬贊了。下一個是《合缽》”。當點贊數迫临35萬時,2小時直播進入尾聲。14時25分,林昱辰、夏陸佳逐个唱名,感謝打賞觀眾,預告明日同一時間直播見,以《宮怨》壓軸。
夏陸佳找到了手機,爸爸妈妈的微信按期而至。“他們都看直播,還給我刷了禮物”,她告訴記者。回憶剛剛過去的2小時,她榜首反應是“好渴,下次我要帶杯水放在椅子旁”。
本年另起炉灶打造直播IP,上海評彈團與專業運營公司协作,亮出“非遺國家隊上海評彈團直播間,點關注亮燈牌支撑傳統文明!”這一夺目口號。“抖音和線下扮演纷歧樣。評彈學校剛畢業的小孩有時乃至走音,但很認真、有朝氣,反而流量特別高。”
三樓辦公室,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在手機上看林昱辰、夏陸佳直播。他也像演員爸爸妈妈一樣不時去直播間刷小禮物,“直播同樣需求有人帶頭拍手”。
以上海評彈團官方抖音號為主陣地,每周定時定量直播,對於這一行動,並非所有人都能了解。“一些演員不適應直播,有人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有人答复不了網友的問題。有的評彈團做過直播,沒成功。”高博文卻毫不動搖,“我们想來直播,我都歡迎,計入扮演查核指標,有相應收入。現在團裡直播底線是一個月12次,先保証直播量,播到下一年春節,我們總結3個月的經驗,再看看怎麼繼續”。
上海評彈團並不缺扮演邀約,本年第四輪全國巡演剛結束江蘇、浙江、湖北、河南、四川站,今日起開啟山東、內蒙古、山西、河南、河北站巡演。
在四川簡陽,高博文驚喜地發現,不少年輕人開車一個半小時從成都趕來聽評彈,“還有河南南陽,我們去過兩次了,這次辦三國主題專場,作用很好”。用評彈在非吳語區演繹《繁花》,高博文一度心裡沒底,他要求演員多一些說表,適當参加一般話。沒想到觀眾提意見要求多唱,不講一般話。
高博文想通了,“我們看外國音樂劇《搖滾莫扎特》《巴黎聖母院》《媽媽咪呀》,不也靠字幕?年輕人就愛看著字幕,聽原汁原味的唱。”
在海口,兩個年輕觀眾堵住高博文求合照簽名,“我們在抖音給你留言了,你沒有回。”走的当地越多,高博文越覺得有必要通過直播吸粉,“過去是通過電視、電台聽評彈,現在轉移到了網上”。
“我們做過一段時間抖音號,號一向沒活。”高博文被奉告,抖音無法為上海評彈團推流,“對方說,你們一會兒發扮演視頻,一會兒發活動預告,一會兒發排練花絮,無法歸類。”曾有抖音大號想與上海評彈團协作,“要我們派演員去他們的直播間,收勞務費,我沒赞同”。
本年另起炉灶打造直播IP,上海評彈團選擇與專業運營公司协作。“非遺國家隊上海評彈團直播間,點關注亮燈牌支撑傳統文明!”醒意图口號,部分源自高博文的不服氣,“抖音和線下扮演纷歧樣,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闻名演員都不管用。評彈學校剛畢業的小孩,有時乃至走音,可是很認真、有朝氣,反而流量特別高。網民覺得好聽便是好聽”。
在被網絡大數據“硬控”的時代,美丽數字的意義直追“扮演票秒空”“座無虛席”“票房長紅”。當被問及后台數據時,高博文答复:“線上粉絲團在走高,现在每天100人左右参加。我期望上海評彈團抖音號粉絲量、轉化率等有大提高,看看線下扮演的票房是不是比同期上升、觀眾結構有沒有變化。”
上海評彈團為直播定了標准,比方演員們要穿傳統的旗袍長衫出現在團裡直播間﹔假如連播兩天,節目不能重復﹔不唯線上流量,流量得轉化為線下觀眾到場率。“播多長時間,流量有多少,轉化率多少……后台工作人員、直播演員都有工作量。”
前天12時30分,林昱辰的直播搭檔換成了季毅洋,網友留言刷得更快了,“兩位男先生,難得”……粉絲數從4萬跳到4.1萬。昨日,中生代演員王承、王萍出現在上海評彈團直播間,粉絲數升到4.2萬。
林昱辰從前一天的抱三弦變成抱琵琶,他答复“兩個男先生”的問題:“評彈曾经都是男演員”“男生手勁大,我已良久沒有彈琵琶了,手都酸了”。
“我們的設備也大升級了,過去沒有監視大屏,有時候看不清楚留言。”趙進是一牆之隔的鄉音書苑經理,本年秋天起,她把更多精力用於直播運營。
與專業運營公司协作,趙進感嘆許多小技巧不試不知道,“實時字幕一向是瓶頸,過去在評論區手艺打字幕,把人累死。現在電腦加裝字幕庫軟件,連直播禁語都考慮到了”。
在鄉音書苑上班,趙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照顧简单激動的老觀眾。在直播間,她也盯緊觀眾,“假如僅針對資深粉絲,評彈團曾经的直播形式彻底沒有問題,根據時令季節或紀念大師確定主題。現在直播想招引更多‘小白’,他們可能不了解評彈,連曲藝都知之甚少,直播方法也要大轉變”。
向運營公司專業人員取經,趙進再傳授給演員,多互動,注重唱與說的平衡,“今日准備兩段對唱,不要直接拋給網友,先問我们想聽哪一段,在公屏扣1或许扣2做選擇。小唱段比方《金陵十二釵》,講講背面的故事,適當遍及蔣調、俞調等门户的區別”。
“直播時演員一心多用,要看留言回復,不能隻顧著自彈自唱,和鄉音書苑天差地別。”有演員直播兩場后,向趙進感嘆,比劇場扮演還累,“樂器走音了,公屏榜首時間有留言批評。多彈幾段少唱兩句,他們都聽得出。我們的唱詞有字幕,念白沒有,公屏馬上有留言要求念白配上字幕”。
直播結束,林昱辰騎上競速自行車回家,他在自己的抖音賬號發了長白山滑雪視頻。本年,青年演員林昱辰、侯驍晟、季毅洋去北京國家大劇院、香港藝術節扮演,鄭鳴秋、季毅洋跟隨中國曲協出訪法國、德國、盧森堡。“我20多歲時,別說出國,連上海的大場子都上不了。現在文旅結合,還有公共文明服務配送,給了評彈演員更多機會,每場扮演費500元到1000元不等,比我們那時好许多。”高博文話鋒一轉,“他們的挑戰也比我們更大,我們捉住老聽客,每天書場生意好就成功了。現在則不必定了,演員要做復合型人才,底下40個大學生、10個教授,你的扮演能鎮住嗎?”
上海評彈團不乏個人直播的網紅,高博文並不反對,“我心裡有杆秤,小青年一個月直播賺二三十萬元,需求天天播,線下練功、扮演怎麼辦?他們的腦子也很清楚,要完结藝術抱負,靠不了‘榜一大哥大姐’。另一方面,互聯網佔據當代人大部分日子空間,我們不能假裝沒看見,繼續單一的線下扮演。”
上海評彈團為直播定了標准,比方演員們要穿傳統的旗袍長衫出現在團裡直播間﹔假如要連播兩天,節目不能重復﹔不唯線上流量,流量得轉化為線下觀眾到場率。“播多長時間,流量有多少,轉化率多少……后台工作人員、直播演員都有工作量。每個月播滿必定時長有保底補貼,國家一級演員有額外補貼,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數據。12月23日巡演回來,我們想試試。”高博文說。(記者 諸葛漪)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