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隐形化时代我们应该什么样的雷达?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展示 > 龙门铣床

全球隐形化时代我们应该什么样的雷达?

2024-11-11 21:15:42 作者: 龙门铣床
详细介绍:

  越来越多国家海军的航母、驱逐舰隐形化了,战斗机、轰炸机隐形化了,它们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隐形化了……怎么样应对这样全隐形化的时代?14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雷达博览会上,中国电科14所展示的一系列反隐形雷达,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展会的室外展区,记者看到数座高大的机动雷达。长期以来,14所致力于打造严密的反隐身预警体系,并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发展出了各品类反隐身雷达装备,堪称中国反隐身预警装备的“旗舰店”。其中SLC-7是我国最新发展的第四代雷达,也是中国雷达走向4.0时代的标志性产品。它因为波段特性和出色技术优化,具备强大的多用途能力。

  展区里的另一个型号YLC-8B同样因强大反隐能力而蜚声中外。14所专业的人介绍说,YLC-8B工作在频率较低的UHF波段,对隐身目标探测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它采用大功率的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可以为作战指挥系统、拦截武器系统及航空兵部队提供空中目标的方位、距离、高度和敌我识别等综合空中情报信息,具有较强的情报综合和独立引导能力。

  展会现场有一个看似“集装箱”的不起眼方舱,据了解,它其实就是一个可称作“现代防空体系作战撒手锏”的组网中心,这也是该中心首度对外公开亮相。

  伴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发展,国土防空事实上慢慢的变成了国防的代名词,组网中心就是匹配国土防空体系的区域级指挥系统。组网中心能够集成不同体制、不同频段、不同功能的多部雷达装备,对空中目标进行监视跟踪、识别和威胁评估,组织防空作战资源进行防空作战。可承担典型的大区域防空作战任务,先进的技术性能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肯定。

  在介绍全球雷达的发展的新趋势时,14所专家这样认为,反隐形雷达的发展分为多个技术路线这样选择较低频段的雷达是反隐形的一条路,另外一条路是分布式组网,利用现有隐形技术的局限,通过对不同方向的多台雷达照射结果做多元化的分析,不难发现隐形战机的蛛丝马迹。

  此外还有一条路是军迷更熟悉的外辐射源。例如依靠电视信号、广播信号发射的无线电波。隐形飞机飞过时,通过监测这些无线电信号出现的变化,不难发现其踪迹。还有一种情况是隐形机本身在辐射无线电波,比如说隐形战机打开通讯系统或雷达,反隐形雷达就能够最终靠监测隐形战机发射的电磁辐射,探测到它的位置。这些都是广义上的各种体制反隐形雷达技术。

  然而面对正朝着全隐形化方向迈进的西方军事强国,仅凭借某种反隐形雷达显然已经不够了。

  据介绍,目前我们正尝试把国土上部署的各种雷达整合起来,打造一个网络化的超级雷达系统。这并非早期的那种简单情报叠加,而是更深度的融合,不但要求综合各部雷达的信息,还要根据战场需求,随时调控各雷达的频段、波形、指向等参数,让不同雷达各司其职,甚至让一个雷达发射雷达波,由另一部雷达进行接收,以此来实现对战场态势的最优化感知。这样的分布式超级雷达系统同时还具备抗打击和抗干扰的突出优点,用时髦的概念来说,它可以可以称为“云雷达”。

  对于外军的全隐形化趋势,14所专业的人介绍说,这些年陆地部署的反隐形雷达更为常见,是因为它的技术体制实现相对更容易突破。但同时用于预警机的反隐形雷达,用于军舰的反隐形雷达,甚至装在卫星上的反隐形雷达需求也很强烈。至于哪个领域能率先取得发展,是与技术成熟度紧密关联的。

  最近以色列的F-35隐形战机首次投入实战,让叙利亚的俄制防空系统失灵。那么老式的防空系统是否有希望能够通过改造、具备反隐形战机的能力呢?

  14所专家觉得,通过一系列分析新闻媒体报道不难发现,F-35这样的隐形战机出击时,受隐形性能限制,并不指望对方“完全看不见”,而是大量依靠电子干扰提供掩护,让对手雷达上充斥着假目标。针对这样的情况,对老式防空雷达升级时也可以区别对待,有些技术实在落后的就必须要更新换代淘汰掉。有些雷达的功率和口径大,符合反隐形的基础要求,那就能通过对其信号检测算法进行升级,使其获得新生。(环球网)


微信公众号